二零霰七年十一月十九日
以下是一篇blog友的entry ,我覺得很有意思.。
「你定是很愛她吧?」
我站在床尾的位置
在心病檯上寫著她的病況記錄
但眼前的一幕
卻有點觸動了我
每天到了探病時間
我們都會看到這個伯伯
拿著大包小包的
與我們微笑的點點頭
然後步履蹣跚的走進十號病格
在床上躺著的
是一個八十來歲的婆婆
這次是因摔倒入院
只是腳部受了傷
其他一切安好
而且精神不錯
「都一把年紀了,還說什麼愛與不愛呢!」
伯伯看看我
笑了笑
然後輕描淡寫的說
他拿著一塊小毛巾
為婆婆抹去身上的汗
他用手撥弄著她的頭髮
讓人看在眼內
都感覺到那是充滿憐惜的
「我覺得你很疼愛她呀!」
說的時候
我感覺到有一刻我因堅持而漲紅了臉
但仍然想說
伯伯又笑笑
這次是婆婆先說話
「我們在一起差不多六十年了。你看起來年紀很小吧!我們從前都是盲婚啞嫁的,誰是丈夫誰是妻子都不由自己選擇的。這樣一來,便一輩子了。」
婆婆看著伯伯
拍拍他的手背然後又繼續說
「不像你們年輕的,女性都十分能幹,有自己的工作事業。有主見又獨立,不像我們從前,沒讀過書,又不識字。」
那一刻我的心裡起了一個又一個的問題
從前的盲婚啞嫁
好像都是天長地久的
他們總是在婚後才慢慢培養感情
縱有磨難都互相包容患難與共廝守終生
而我們這一輩
現今社會都高呼自由戀愛
每個人轉轉折折的說要尋找自己心中認為是對的人
以為找到了
立下山盟海誓說要相守
然後有天
發現激情不再
認為愛情消失了
感覺變質了
便乾脆與曾和你一起承諾同甘共苦的結髮提出分離
我不知道從前夫妻之間有的是恩情還是愛情
但他們就是會努力經營
相濡以沫互相支撐一起成長到老
是現今世界的人少了忍讓及諒解的特質
還是婚姻愛情都變得純粹
令法律名義與責任轉眼便消失淨燼
聽著從前的一些悲劇故事
明白能自由戀愛該是幸福的事
選擇廣闊了
知識豐富了
心 怎麼卻好像變得空洞了又冷漠了?
是我想得太多了嗎?
「我只想我們大家都能多活幾年,那就可以相守多幾年。」她這樣說
他 牽著她的手
彷彿不願鬆開
執子之手
與子偕老
Sunday, December 30, 2007
Wednesday, December 19, 2007
沉默是金
夜風凜凜 獨回望舊事前塵 是以往的我充滿怒憤
誣告與指責積壓著滿肚氣不忿 對謠言反應甚為著緊
受了教訓 得了書經的指引 現已看得透不再自困
但覺有分數 不再像以往那般笨 抹淚痕輕快笑著行
冥冥中都早注定你富或貧 是錯永不對真永是真
任你怎說安守我本份 始終相信沉默是金
是非有公理 慎言莫冒犯別人 遇上冷風雨休太認真
自信滿心裡 休理會諷刺與質問
笑罵由人 灑脫地做人
少年人 灑脫地做人
繼續行 灑脫地做人
http://space.geocities.jp/ahlam99jp02/99-keep_in_silence.Mp3Tuesday, December 11, 2007
貧孝少年實在撐不下去自殺
中三輟學學廚 力爭完整的家
【明報專訊】「我反對社署 將我的家解散,這樣不算完整的家,我該盡力負起自己的責任,維持家的完整。」5年前,黃葵香的父親癌病死了,母親智障,妹妹還是個小學生,社署打算將黃母送進中途院舍,把兄妹倆交給寄養家庭,脆弱的黃家頃刻搖搖欲墜。但他的小學校長李錦棠清楚記得,5年前探望葵香時,13歲的稚嫩容顏是那麼的倔強,一句與年齡不相稱的沉重承諾,把幾近分崩離析的家庭,緊緊維繫了好幾年。
懂事倔強 拒社署接走智障母
李校長曾這樣勉勵對家庭如此固執的這個孩子﹕「葵香,你要成長,還要比一般的同學更快成長。」他沒有辜負校長的期望,16歲已懂得保護家人免受傷害。李校長說,當年黃家孤寡住在東涌 富東,智障的母親受盡鄰居歧視,葵香對不友善的眼光深感厭惡,終於得罪了左鄰右里,不能再住下去了,這孩子為了母親過上好日子,於是向房署 申請調遷,當局卻認為孝子的理由不成理由。
鄰居歧視 搬居唐樓
黃葵香非常決斷,自己明明在東涌上班,卻安排一家人離開廉租的公屋,寧願以數倍租金在深水租下一個唐樓單位;為了節省車資,他經常住在東涌的友人家中。他雖然令母親遠離歧視的痛苦,但他沒想到,不斷將家庭的砝碼往年輕的肩膀上壓去,遲早會把自己壓垮。
但他所做的一切,無不是圍繞家庭的,就連自己的夢,也為了家人而發。李校長說,葵香生前老說﹕「我有個夢想,想開一間麵檔,足以供養母親和妹妹就夠了。」
葵香的中學校長黃偉東說,葵香為了掙錢幾乎放棄了學業,中三便開始曠課,到麥當勞 等食肆當兼職養家,所以校內成績很一般,中三畢業後便輟學了。
為了達成夢想,年紀輕輕的葵香已經開始為自己的計劃鋪路,不斷出入東涌各間食肆學藝,有老師說,他幾個月前到東涌一間意粉餐廳學煮意粉,由於工作認真,表現上佳,深獲上司讚賞,不久前獲公司升職。今年,葵香18歲長大成人了,當他向夢想跨進艱難的一步的時候,不知不覺間卻跨越了自己的精神極限,突然在沉重壓力下結束了年輕的生命,留下年幼的妹妹和不能自理的的母親,還有一個未完的夢。
養家擔子壓垮貧苦孝子 父離世 母智障 妹在學 須還2萬綜援
【明報專訊】5年前,一名13歲少年被癌魔奪去父愛,智障母親只有7歲智商,妹妹還是小學生,社署 幾乎接管這個綜援 家庭。但倔強的少年抖擻精神,一句「我有責任維持家的完整」,把沉重的擔子摃上肩膀。生活艱難,他逃學掙錢,公屋鄰居歧視其母,他寧願住唐樓捱貴租。為養家,他夢想開麵檔,中三輟學學藝。但社署指他無申報入息,其母須分期攤還2萬元多領綜援金。少年昨凌晨偕友以酒澆愁,回家後先割脈後上吊。他的小學校長在屍首前悠悠長嘆﹕「他母親的存摺只剩20元……神啊,為什麼讓悲劇降臨到這個家庭……」
終年18歲的黃葵香,眉粗,髮短,鼻高,雙瞳黝黑。師長指他無比堅強,向晴軒督導主任郭志英說﹕「社會還有這種孝順懂事的年輕人……」警方說,葵香沒留下遺書,也沒有透露死因,但死因無可疑,正調查他是否因為財政及家庭壓力自殺。
母智商如7歲 戶口餘20元
黃葵香生於內地,1995年與父母及妹妹來港,後來住進東涌 富東,兄妹倆當年分別入讀區內的靈糧堂秀德小學二年級與四年級。校長李錦棠說,兩人後來先後升讀隔鄰的靈糧堂怡文中學,惜黃父不幸患癌症,5年前撒手人寰,社工跟進時發現黃妹其時仍讀小學,黃母更因智障無工作能力,表達能力差,落街難辨回家之路,智商如同7歲小孩,明顯欠缺自理能力,更遑論照顧子女。
申調遷被拒 舉債搬屋
李校長說,社署遂提出全面接管該家庭,把黃母送進智障人士院舍,將兄妹交給寄養家庭,但當年僅13歲讀中一的葵香堅決反對,聲言會自力養家,維持家庭完整。社署遂發放8600元綜援給三口子過活,此後,葵香開始曠課打工幫補家計,成績甚差,16歲中三輟學後,在東涌輾轉打工,後來為了將來開麵檔養家,於是入廚學藝,生前在東涌一間意粉餐廳工作。該意粉屋負責人承認此事,但拒絕回應。
無申報工作 多領2萬綜援
李校長說,黃母被公屋鄰居歧視,數年前要求調遷不果,葵香於是向銀行舉債約2萬元,舉家搬往深水汝州街一唐樓單位躲避是非,新居約400呎,4000元月租比公屋貴得多,葵香又簽信用卡為住所添置家俬電器,欠款未清。
社署發言人表示,去年個案覆檢時,發現葵香平均月入7000元,但無申報工作,多領了2萬元綜援,黃家同意分20期攤還款項,發言人強調,還款計劃以不影響該家庭基本需要為原則。至今年8月,葵香為了節省來往車資,經常在東涌朋友家寄宿,其母主動知會社署,綜援金減至6700元。
割腕上吊身亡
但李校長說,葵香舊債纏身,難以清還,前晚相約友人往飲酒,至凌晨才返家,當時懷疑他心情低落,先以利器割腕自殺,不遂,於是取房間的喇叭電線綁於窗花上吊。及至昨清晨7時,其妹起上學叫喚兄長無反應,推門發現反鎖,取鑰匙入內,發現兄長已經昏迷,臉色鐵青,大驚報警,惜警方趕至證實葵香已經死去多時。
(註:看到這裡,我很想罵‧‧‧﹞
【明報專訊】「我反對社署 將我的家解散,這樣不算完整的家,我該盡力負起自己的責任,維持家的完整。」5年前,黃葵香的父親癌病死了,母親智障,妹妹還是個小學生,社署打算將黃母送進中途院舍,把兄妹倆交給寄養家庭,脆弱的黃家頃刻搖搖欲墜。但他的小學校長李錦棠清楚記得,5年前探望葵香時,13歲的稚嫩容顏是那麼的倔強,一句與年齡不相稱的沉重承諾,把幾近分崩離析的家庭,緊緊維繫了好幾年。
懂事倔強 拒社署接走智障母
李校長曾這樣勉勵對家庭如此固執的這個孩子﹕「葵香,你要成長,還要比一般的同學更快成長。」他沒有辜負校長的期望,16歲已懂得保護家人免受傷害。李校長說,當年黃家孤寡住在東涌 富東,智障的母親受盡鄰居歧視,葵香對不友善的眼光深感厭惡,終於得罪了左鄰右里,不能再住下去了,這孩子為了母親過上好日子,於是向房署 申請調遷,當局卻認為孝子的理由不成理由。
鄰居歧視 搬居唐樓
黃葵香非常決斷,自己明明在東涌上班,卻安排一家人離開廉租的公屋,寧願以數倍租金在深水租下一個唐樓單位;為了節省車資,他經常住在東涌的友人家中。他雖然令母親遠離歧視的痛苦,但他沒想到,不斷將家庭的砝碼往年輕的肩膀上壓去,遲早會把自己壓垮。
但他所做的一切,無不是圍繞家庭的,就連自己的夢,也為了家人而發。李校長說,葵香生前老說﹕「我有個夢想,想開一間麵檔,足以供養母親和妹妹就夠了。」
葵香的中學校長黃偉東說,葵香為了掙錢幾乎放棄了學業,中三便開始曠課,到麥當勞 等食肆當兼職養家,所以校內成績很一般,中三畢業後便輟學了。
為了達成夢想,年紀輕輕的葵香已經開始為自己的計劃鋪路,不斷出入東涌各間食肆學藝,有老師說,他幾個月前到東涌一間意粉餐廳學煮意粉,由於工作認真,表現上佳,深獲上司讚賞,不久前獲公司升職。今年,葵香18歲長大成人了,當他向夢想跨進艱難的一步的時候,不知不覺間卻跨越了自己的精神極限,突然在沉重壓力下結束了年輕的生命,留下年幼的妹妹和不能自理的的母親,還有一個未完的夢。
養家擔子壓垮貧苦孝子 父離世 母智障 妹在學 須還2萬綜援
【明報專訊】5年前,一名13歲少年被癌魔奪去父愛,智障母親只有7歲智商,妹妹還是小學生,社署 幾乎接管這個綜援 家庭。但倔強的少年抖擻精神,一句「我有責任維持家的完整」,把沉重的擔子摃上肩膀。生活艱難,他逃學掙錢,公屋鄰居歧視其母,他寧願住唐樓捱貴租。為養家,他夢想開麵檔,中三輟學學藝。但社署指他無申報入息,其母須分期攤還2萬元多領綜援金。少年昨凌晨偕友以酒澆愁,回家後先割脈後上吊。他的小學校長在屍首前悠悠長嘆﹕「他母親的存摺只剩20元……神啊,為什麼讓悲劇降臨到這個家庭……」
終年18歲的黃葵香,眉粗,髮短,鼻高,雙瞳黝黑。師長指他無比堅強,向晴軒督導主任郭志英說﹕「社會還有這種孝順懂事的年輕人……」警方說,葵香沒留下遺書,也沒有透露死因,但死因無可疑,正調查他是否因為財政及家庭壓力自殺。
母智商如7歲 戶口餘20元
黃葵香生於內地,1995年與父母及妹妹來港,後來住進東涌 富東,兄妹倆當年分別入讀區內的靈糧堂秀德小學二年級與四年級。校長李錦棠說,兩人後來先後升讀隔鄰的靈糧堂怡文中學,惜黃父不幸患癌症,5年前撒手人寰,社工跟進時發現黃妹其時仍讀小學,黃母更因智障無工作能力,表達能力差,落街難辨回家之路,智商如同7歲小孩,明顯欠缺自理能力,更遑論照顧子女。
申調遷被拒 舉債搬屋
李校長說,社署遂提出全面接管該家庭,把黃母送進智障人士院舍,將兄妹交給寄養家庭,但當年僅13歲讀中一的葵香堅決反對,聲言會自力養家,維持家庭完整。社署遂發放8600元綜援給三口子過活,此後,葵香開始曠課打工幫補家計,成績甚差,16歲中三輟學後,在東涌輾轉打工,後來為了將來開麵檔養家,於是入廚學藝,生前在東涌一間意粉餐廳工作。該意粉屋負責人承認此事,但拒絕回應。
無申報工作 多領2萬綜援
李校長說,黃母被公屋鄰居歧視,數年前要求調遷不果,葵香於是向銀行舉債約2萬元,舉家搬往深水汝州街一唐樓單位躲避是非,新居約400呎,4000元月租比公屋貴得多,葵香又簽信用卡為住所添置家俬電器,欠款未清。
社署發言人表示,去年個案覆檢時,發現葵香平均月入7000元,但無申報工作,多領了2萬元綜援,黃家同意分20期攤還款項,發言人強調,還款計劃以不影響該家庭基本需要為原則。至今年8月,葵香為了節省來往車資,經常在東涌朋友家寄宿,其母主動知會社署,綜援金減至6700元。
割腕上吊身亡
但李校長說,葵香舊債纏身,難以清還,前晚相約友人往飲酒,至凌晨才返家,當時懷疑他心情低落,先以利器割腕自殺,不遂,於是取房間的喇叭電線綁於窗花上吊。及至昨清晨7時,其妹起上學叫喚兄長無反應,推門發現反鎖,取鑰匙入內,發現兄長已經昏迷,臉色鐵青,大驚報警,惜警方趕至證實葵香已經死去多時。
(註:看到這裡,我很想罵‧‧‧﹞
Sunday, December 2, 2007
十年一遇:巴菲特面对次贷风波的态度
巴菲特的格言是:“当一家有实力的大公司遇到一次巨大但可以化解的危机时,一个绝好的投资机会就悄然来临”。所以,我们很想知道巴菲特是否视此次的次贷风波为一次绝对的投资机会。
1.危机下的金融股是否值得投资?这不由地使我们想起巴菲特在美国运通上的投资故事。1964年,美国运通遭遇危机,股票价格从65美元/股跌至35美元/股。但巴菲特发现商人们依旧在接受美国运通信用卡,由于这些信用卡仍有信誉,美国运通的整个帝国依然完整无缺。巴菲特将当时巴菲特合伙公司40%的净资产、价值约1300万美元买下了美国运通5%的股份。随后5年美国运通的股价上涨了5倍,从每股35美元涨至每股189美元。时隔31年后,美国运通的股价再一次出现暴跌,巴菲特又一次出手,结果是又一次胜券在握。到2003年底,巴菲特依然持有美国运通11.8%的股权,市值73.12亿美元,为其第二重仓股(第一重仓股为可口可乐,市值101.5亿美元)。
2.从媒体的多次报道里,我们了解到巴菲特对次贷风波的态度是积极的:(1)2007-11-13《华尔街日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账面上现金已经达到450亿美元、拥有AAA级信用资格和多年再保险经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已经可以为其他保险公司提供援助,并可能亲自进军债券保险业务,最近几乎每家大的债券保险公司都向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求助;(2)2007-11-10《华夏时报》在《谢国忠:花旗银行或一分为三 巴菲特伺机进入》中称:谢国忠认为,花旗现在的领导层是过渡班子,未来新班子调整好后,花旗银行为避免破产可能会一分为三: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和信用卡公司。他认为,花旗银行的股价还没有到谷底,如果股价跌入谷底,花旗银行一定会找美国股神巴菲特的。“从巴菲特的投资策略上看,我认为,他会收购花旗银行的。主要理由是,巴菲特投资的企业一般都是全球有影响的大公司,花旗银行最适合,尽管花旗银行在次级贷上损失惨重,但是花旗银行的品牌是无价之宝,营业网点几乎遍布全球。美国政府和投资者不会坐视花旗银行倒闭破产,那时候巴菲特出手,不仅能低价收买,还扮演了一个救市英雄的角色。”谢国忠介绍说,巴菲特从中石油H股上抽回的资金可能会派上用场。
1.危机下的金融股是否值得投资?这不由地使我们想起巴菲特在美国运通上的投资故事。1964年,美国运通遭遇危机,股票价格从65美元/股跌至35美元/股。但巴菲特发现商人们依旧在接受美国运通信用卡,由于这些信用卡仍有信誉,美国运通的整个帝国依然完整无缺。巴菲特将当时巴菲特合伙公司40%的净资产、价值约1300万美元买下了美国运通5%的股份。随后5年美国运通的股价上涨了5倍,从每股35美元涨至每股189美元。时隔31年后,美国运通的股价再一次出现暴跌,巴菲特又一次出手,结果是又一次胜券在握。到2003年底,巴菲特依然持有美国运通11.8%的股权,市值73.12亿美元,为其第二重仓股(第一重仓股为可口可乐,市值101.5亿美元)。
2.从媒体的多次报道里,我们了解到巴菲特对次贷风波的态度是积极的:(1)2007-11-13《华尔街日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账面上现金已经达到450亿美元、拥有AAA级信用资格和多年再保险经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已经可以为其他保险公司提供援助,并可能亲自进军债券保险业务,最近几乎每家大的债券保险公司都向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求助;(2)2007-11-10《华夏时报》在《谢国忠:花旗银行或一分为三 巴菲特伺机进入》中称:谢国忠认为,花旗现在的领导层是过渡班子,未来新班子调整好后,花旗银行为避免破产可能会一分为三: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和信用卡公司。他认为,花旗银行的股价还没有到谷底,如果股价跌入谷底,花旗银行一定会找美国股神巴菲特的。“从巴菲特的投资策略上看,我认为,他会收购花旗银行的。主要理由是,巴菲特投资的企业一般都是全球有影响的大公司,花旗银行最适合,尽管花旗银行在次级贷上损失惨重,但是花旗银行的品牌是无价之宝,营业网点几乎遍布全球。美国政府和投资者不会坐视花旗银行倒闭破产,那时候巴菲特出手,不仅能低价收买,还扮演了一个救市英雄的角色。”谢国忠介绍说,巴菲特从中石油H股上抽回的资金可能会派上用场。
Subscribe to:
Posts (Atom)